8月25日清晨,盐池县王乐井乡王乐井村的驻村工作队准备入户走访时,队长马星云接到了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张琨的来电。“马书记,今天咱们村的‘和事佬说事室’调解一起纠纷,有点棘手,还请你们来指导一下。还有咱们村的电商直播间可以试播了,你们再给提点意见。”电话那头传来张琨激动的声音。
驻村工作队队员相视一笑。虽然调离曾记畔村已经一个多月,但那里始终是他们心头的牵挂。
走进曾记畔村党群服务中心的“和事佬说事室”,村民老刘和邻居因宅基地界线问题发生争执……在驻村工作队、村党支部书记和老党员的共同调解下,两人终于达成和解。
“这套机制可是工作队手把手教我们建立的。”张琨说,过去村里矛盾调解靠“磨嘴皮子”,现在有了“说事长”制度、分类议题机制,还融入“塞上枫桥”法治经验,今年已化解纠纷40多起,满意率100%。
马星云翻看着调解记录本,眼里满是欣慰:“记得第一次开说事会,大家还不好意思开口,现在都争着当‘和事佬’。”
在电商直播间里,村民余春丽对着镜头展示新包装的荞麦面:“朋友们,我们的面条是真空包装,煮出来更筋道。”她身后,崭新的产品陈列架、补光灯、声卡设备一应俱全。
“以前咱们用手机支架直播,现在换了专业的新设备。你们教的开场三句话我到现在还用着呢!”余春丽对驻村工作队队员康建彬说。
这支由吴忠市应急管理局派出的驻村工作队,不仅鼓励和支持曾记畔村发展电商,还密切配合村“两委”选派村干部和村民参加盐池县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训班,学习电商带货的新技能,开拓带头致富的新途径。今年,通过电商直播累计带动线上线下小杂粮、荞麦面销售5吨,实现经营收入3.8万元。更让村民感动的是,驻村工作队调离后仍牵线帮扶单位,帮助销售精包装特色农副产品1000多份,销售额达13万元。
走访途中,驻村工作队特意去看了脱贫户陈泽选家新安装的水窖盖。“谢谢你们,我再不用担心孩子掉窖里了。”陈泽选握着马星云的手说。去年驻村工作队协同村“两委”排查全村310眼无盖水窖,协调资金实现窖盖全覆盖,并拆除了26户危旧房屋。
同行的张琨掏出手机,向驻村工作队展示照片,他说:“你们看,去年修的200米水毁边坡,今年汛期稳当当。”
在脱贫户鲁永胜家,院里的滩鸡活蹦乱跳。“去年领到2000元产业补贴,今年我又扩种了。”鲁永胜笑着说。驻村工作队协助落实产业帮扶政策,验收74户脱贫户,兑付资金13.6万元;庭院经济验收45户,兑付资金4.7万元。
更让村民安心的是,全村“健康保”“铁杆庄稼保”和“小杂粮保险”参保率均实现100%覆盖。
夕阳西下,驻村工作队即将返程。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郑重地说:“曾记畔永远是你们的家,要常回家看看。”
车子缓缓驶出村口,后视镜里村民依然在挥手。马星云轻声说:“你看,咱们人走了,但留下的是带不走的机制、产业和队伍。”(记者 冯荣 见习记者 刘政锴)